Background Application Documents Funded Projects Committees Meetings Meetings

改善海洋生态基金获资助的项目列表

2024-2025 | 2023-2024 | 2022-2023 | 2021-2022 | 2020-2021 | 2019-2020 | 2018-2019 | 2017-2018
申请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简述 申请机构 资助金额
(港币)
完成报告(只有英文版本)
MEEF2023003A
「龟」根究柢:利用海龟研究海洋垃圾对港澳大湾区造成的影响*
海龟经常被用作指标性动物,评估海洋垃圾的污染程度,从而提高公众对保育议题的关注。本项目旨在建立划一标准的守则,首次透过医疗诊断、影像解剖和传统解剖评估港澳大湾区搁浅海龟的健康状况及海洋垃圾对它们的影响。这些守则可以分享给南中国海的不同机构,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合作和研究。项目的调查及学术结果亦会制作成纪录片,透过放映会及外展活动呈现公众眼前,提升他们对海龟及海洋保育的知识和关注。 香港城市大学
647,567
(24/25
年度)
**
MEEF2023004A
「壳」海无涯蚝壳回收计划:回收废弃壳类垃圾以减少堆填区负荷及修复海洋生境*
「壳」海无涯蚝壳回收计划乃香港第一个蚝壳回收计划,旨在以回收并重用壳类垃圾以修复已失去的蚝礁。蚝壳一向会被堆填或掉弃于海岸上,本项目希望透过从餐饮业及蚝养殖业收集废弃壳类垃圾,重用这些物料成为修复蚝礁的底质。蚝类和其他贝类对保护海洋生态提供多种益处,其天然净化海水的功能,可改善当地水质及稳定海岸线。本项目亦希望透过安排义工去收集及处理蚝壳,让大众学到有关贝类礁的生态功能及河口生境的重要性。 大自然保护协会香港基金会有限公司 1,000,000
(24/25
年度)
**
MEEF2023011A
鹭鸟保育 - 通过食性调查了解鹭鸟的觅食生态*
鹭鸟(苍鹭、白鹭和卤水鸟)是香港最重要的水鸟类群之一,也是香港特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常见的鹭鸟包括大白鹭 (Ardea alba) 和小白鹭 (Egretta garzetta)。香港特区和后海湾在繁殖季节录得的鹭巢数量自2020 年以来一直在下降,其中米埔红树林的数量在2022年下降幅度最大,情况令人担忧。尽管鹭巢数量减少的原因不明,现在是需要了解更多本地鹭鸟生态的关键时刻,尤其是它们的捕食习性和食物结构。关于它们的猎物物种身份和来源的知识,对制定更有效的保护行动至关重要,例如可考虑更集中地监测和保护它们的猎物和觅食栖息地。随着生物技术的出现,项目团队建议在例如米埔湿地的本地鹭鸟群落下收集粪便样本,通过使用DNA元条形码来研究鹭鸟物种的食物组合。 香港大学 491,223.6
(24/25
年度)
**
MEEF2024001
江口伶仃洋中华白海豚族群动态的长期监测:第三阶段
本项目作为2017-2018年度和2018-2019年度珠江口伶仃洋中华白海豚动态监测项目的延续,计画再进行一个年度的海上截线考察,以此跟踪了解伶仃洋中华白海豚的现存数量、分布模式和年龄结构等最新族群状况,并通过对比往年的监测结果掌握种群动态变化情况;利用伶仃洋水域个体资料库,通过照片识别技术掌握伶仃洋中华白海豚的活动模式;对伶仃洋中华白海豚栖息地进行精密尺度的重要性等级划分,明确重要栖息地及其近年来的变动趋势;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育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899,100
**
MEEF2024004
评估西香港海域的鱼类生物多样性和时空产卵活动
在香港水域,对鱼类进行定期和准确的识别和评估对于有效的资源管理和保护规划以及对鱼类及其共生物种(如海豚)的关键知识和有效知识差距非常重要。本项目透过分子鱼类浮游生物的鉴定监测香港西部水域东部和南部的大屿山地区鱼类的产卵活动,旨在(1)确定调查区域关键鱼类物种的产卵活动,(2)评估当前鱼类生物多样性的状况,(3)揭示一年内鱼类产卵活动的季节性变化,(4)确定与当前管理实践相关的关键鱼类产卵热点,(5)为香港水域的鱼类产卵种群保护和管理提供关键洞察。 香港大学 843,210
**
MEEF2024010
基于DNA甲基化率对中华白海豚和江豚非侵入式年龄估计方法的开发
本项目属于多年项目的一部分,旨在开发一种用于香港水域的中华白海豚和江豚的非侵入性的年龄估计方法。项目将(1)开发一个实验方案,使用来源于组织的DNA测量DNA甲基化率和估计中华白海豚的年龄;(2)使用来源于组织的DNA将年龄估计方法应用于江豚;以及(3 )探索使用环境样本(如水环境DNA和粪便DNA)基于DNA甲基化估计中华白海豚和江豚的年龄的可能性。本研究将有助于开发成本效益、非侵入性和高效的方法,以获取香港水域中华白海豚和江豚保育的必要信息。 香港科技大学
273,600
(24/25
年度)
**
MEEF2024011
利用分子指纹技术监测微塑胶污染对于香港蓝碳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影响
本研究旨在通过监测蓝碳生态系统中沉积物的可溶性有机物(DOM)的分子及生物化学性质,并结合微生物群落组成评估微塑胶污染对于香港蓝碳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海草甸及滩涂等)地沉积物的生态影响。通过使用最先进精确的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本研究的结果将从有机物分子水平精确研究微塑料产 生的DOM的分子特点,并追溯沉积物中DOM分子的来源。本研究结果将为预测和调节滨海湿地的物质循环,以及制定香港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香港科技大学 712,500
**
MEEF2024012
利用环境DNA方法探索香港西部水域极度濒危的黄唇鱼
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是一种濒临绝种的鱼类,被中国政府列为国家一级野生动物保护动物。本项目应用环境DNA(eDNA)方法作为一种快捷且非侵入性的方法,揭示香港西部海域的隐藏黄唇鱼种群。通过在西部海域进行密集的 eDNA采样,项目团队将运用定量 PCR(qPCR)追踪黄唇鱼的潜在分布、季节性和栖息地偏好。此外,通过结合 eDNA 元条形码法,本项目将获得对生态系统整体生物多样性的全面了解,进而深入探究黄唇鱼所在生境中的物种组成,生态互动和潜在威胁。 岭南大学 578,540
(24/25
年度)
**
MEEF2024018
三维科技加持水生保育枢纽 (3D TEACH):人工 礁石用于生态修复与保育教育之倡议
本项目旨在透过三维列印技术,将用于制造和部署人工礁石,恢复香港西部水域和东部水域被恶化的生态栖息地。人工礁石设计包含用于移植「机会珊瑚」的特定平台(机会珊瑚是从母体剥落的珊瑚碎片,剥落后无法生存),从而促进生态修复。本项目所应用的三维列印技术、微型电脑断层扫描技术和混合沉浸式虚拟环境技术将可有力展示如何把先进科技实施于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和保育教育。 香港理工大学 891,000
**

注:
* 项目的第二期
** 完成报告将于申请机构提交后及获得改善海洋生态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接纳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