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Application Documents Funded Projects Committees Meetings Meetings

改善海洋生態基金獲資助的項目列表

2024-2025 | 2023-2024 | 2022-2023 | 2021-2022 | 2020-2021 | 2019-2020 | 2018-2019 | 2017-2018
申請編號/
項目名稱
項目簡述 申請機構 資助金額
(港幣)
完成報告(只有英文版本)
MEEF2023003A
「龜」根究柢:利用海龜研究海洋垃圾對港澳大灣區造成的影響*
海龜經常被用作指標性動物,評估海洋垃圾的污染程度,從而提高公眾對保育議題的關注。本項目旨在建立劃一標準的守則,首次透過醫療診斷、影像解剖和傳統解剖評估港澳大灣區擱淺海龜的健康狀況及海洋垃圾對牠們的影響。這些守則可以分享給南中國海的不同機構,促進各個地區之間的合作和研究。項目的調查及學術結果亦會製作成紀錄片,透過放映會及外展活動呈現公眾眼前,提升他們對海龜及海洋保育的知識和關注。 香港城市大學
647,567
(24/25
年度)
**
MEEF2023004A
「殼」海無涯蠔殼回收計劃:回收廢棄殼類垃圾以減少堆填區負荷及修復海洋生境*
「殼」海無涯蠔殼回收計劃乃香港第一個蠔殼回收計劃,旨在以回收並重用殼類垃圾以修復已失去的蠔礁。蠔殼一向會被堆填或掉棄於海岸上,本項目希望透過從餐飲業及蠔養殖業收集廢棄殼類垃圾,重用這些物料成為修復蠔礁的底質。蠔類和其他貝類對保護海洋生態提供多種益處,其天然淨化海水的功能,可改善當地水質及穩定海岸線。本項目亦希望透過安排義工去收集及處理蠔殼,讓大眾學到有關貝類礁的生態功能及河口生境的重要性。 大自然保護協會香港基金會有限公司 1,000,000
(24/25
年度)
**
MEEF2023011A
鷺鳥保育 - 通過食性調查了解鷺鳥的覓食生態*
鷺鳥(蒼鷺、白鷺和鹵水鳥)是香港最重要的水鳥類群之一,也是香港特區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一部分。常見的鷺鳥包括大白鷺 (Ardea alba) 和小白鷺 (Egretta garzetta)。香港特區和后海灣在繁殖季節錄得的鷺巢數量自2020 年以來一直在下降,其中米埔紅樹林的數量在2022年下降幅度最大,情況令人擔憂。儘管鷺巢數量減少的原因不明,現在是需要了解更多本地鷺鳥生態的關鍵時刻,尤其是牠們的捕食習性和食物結構。關於牠們的獵物物種身份和來源的知識,對制定更有效的保護行動至關重要,例如可考慮更集中地監測和保護牠們的獵物和覓食棲息地。隨著生物技術的出現,項目團隊建議在例如米埔濕地的本地鷺鳥群落下收集糞便樣本,通過使用DNA元條形碼來研究鷺鳥物種的食物組合。 香港大學 491,223.6
(24/25
年度)
**
MEEF2024001
珠江口伶仃洋中華白海豚族群動態的長期監測:第三階段
本項目作為2017-2018年度和2018-2019年度珠江口伶仃洋中華白海豚動態監測項目 的延續,計畫再進行一個年度的海上截線考察,以此跟蹤瞭解伶仃洋中華白海豚的現存數量、分佈模式和年齡結構等最新族群狀況,並通過對比往年的監測結果掌握種群動態變化情况;利用伶仃洋水域個體資料庫,通過照片識別技術掌握伶仃洋中華白海豚的活動模式;對伶仃洋中華白海豚棲息地進行精密尺度的重要性等級劃分,明確重要棲息地及其近年來的變動趨勢;為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育的實施提供科學依據。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899,100
**
MEEF2024004
評估西香港海域的魚類生物多樣性和時空產卵活動
在香港水域,對魚類進行定期和準確的識別和評估對於有效的資源管理和保護規劃以及對魚類及其共生物種(如海豚)的關鍵知識和有效知識差距非常重要。本項目透過分子魚類浮游生物的鑑定監測香港西部水域東部和南部的大嶼山地區魚類的產卵活動,旨在(1)確定調查區域關鍵魚類物種的產卵活動,(2)評估當前魚類生物多樣性的狀況,(3)揭示一年內魚類產卵活動的季節性變化,(4)確定與當前管理實踐相關的關鍵魚類產卵熱點,(5)為香港水域的魚類產卵種群保護和管理提供關鍵洞察。 香港大學 843,210
**
MEEF2024010
基於DNA甲基化率對中華白海豚和江豚非侵入式年齡估計方法的開發
本項目屬於多年項目的一部分,旨在開發一種用於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和江豚的非侵入性的年齡估計方法。項目將(1)開發一個實驗方案,使用來源於組織的DNA測 量DNA甲基化率和估計中華白海豚的年齡;(2)使用來源於組織的DNA將年齡估計方法應用於江豚;以及(3)探索使用環境樣本(如水環境DNA和糞便DNA)基於 DNA甲基化估計中華白海豚和江豚的年齡的可能性。本研究將有助於開發成本效益、非侵入性和高效的方法,以獲取香港水域中華白海豚和江豚保育的必要信息。 香港科技大學
273,600
(24/25
年度)
**
MEEF2024011
利用分子指紋技術監測微塑膠污染對於香港藍碳生態系統的生態學影響
本研究旨在通過監測藍碳生態系統中沈積物的可溶性有機物(DOM)的分子及生物化學性質,並結合微生物群落組成評估微塑膠污染對於香港藍碳生態系統(包括紅樹林,海草甸及灘塗等)地沈積物的生態影響。通過使用最先進精確的傅立葉變換離子迴旋共振質譜儀(FT-ICR MS),本研究的結果將從有機物分子水平精確研究微塑料產 生的DOM的分子特點,並追溯沈積物中DOM分子的來源。本研究結果將為預測和調節濱海濕地的物質循環,以及制定香港藍碳生態系統的保護和管理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香港科技大學 712,500
**
MEEF2024012
利用環境DNA方法探索香港西部水域極度瀕危的黃唇魚
黃唇魚(Bahaba taipingensis)是一種瀕臨絕種的魚類,被中國政府列為國家一級野生動物保護動物。本項目應用環境DNA(eDNA)方法作為一種快捷且非侵入性的方法,揭示香港西部海域的隱藏黃唇魚種群。通過在西部海域進行密集的 eDNA採樣,項目團隊將運用定量 PCR(qPCR)追踪黃唇魚的潛在分布、季節性和棲息地偏好。此外,通過結合 eDNA 元條形碼法,本項目將獲得對生態系統整體生物多樣性的全面了解,進而深入探究黃唇魚所在生境中的物種組成,生態互動和潛在威脅。 嶺南大學 578,540
(24/25
年度)
**
MEEF2024018
三維科技加持水生保育樞紐 (3D TEACH):人工 礁石用於生態修復與保育教育之倡議
本項目旨在透過三維列印技術,將用於製造和部署人工礁石,恢復香港西部水域和東部水域被惡化的生態棲息地。人工礁石設計包含用於移植「機會珊瑚」的特定平台(機會珊瑚是從母體剝落的珊瑚碎片,剝落後無法生存),從而促進生態修復。本項目所應用的三維列印技術、微型電腦斷層掃描技術和混合沉浸式虛擬環境技術將可有力展示如何把先進科技實施於海洋生態修復工作和保育教育。 香港理工大學 891,000
**

註:
* 項目的第二期
** 完成報告將於申請機構提交後及獲得改善海洋生態基金管理委員會的接納後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