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编号/ 项目名称 |
项目简述 |
申请机构 |
资助金额 (港币) |
完成报告(只有英文版本) |
MEEF2017015D1
珠江河口中华白海豚的保育生态学第四(最后)阶段:验证、综合与建议* |
本项目属多年研究项目的最终阶段,项目在过去几年中已经收集了越益坚实的数据和定量证据,为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华白海豚 - 从东部的香港和伶仃洋到珠三角 的最西端 - 制定保育优先事项和保育管理建议,提供了科学可验证的基础。项目团队将 (a)通过收集广泛多方面(且可量化複制)的证据,以验证複合种群动态模型系统,(b) 量化整个複杂种群和其空间区隔明显的亚单位的大小,并估算亚种群特定的生存率, (c) 量化繁殖动态并估算最新的种群特定繁殖参数(这物种生命史的必要组成部分到 目前为止尚未被解答过),(d) 应用遗传基因工具来测量基因流动性和性别特定的 散佈,并协助识别管理单位和优先保育单位,(e) 基于针对这複合种群的最完整量化 描述,来验证早前的种群生存力分析评估(PVA)。 |
Cetacea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
|
988,400 (23/24 年度) |
** |
MEEF2023003
「龟」根究柢:利用海龟研究海洋垃圾对港澳大湾区造成的影响 |
海龟经常被用作指标性动物,评估海洋垃圾的汙染程度,从而提高公众对保育议题的关注。本项目旨在建立划一标准的守则,首次透过医疗诊断、影像解剖和传统解剖评估港澳大湾区搁浅海龟的健康状况及海洋垃圾对牠们的影响。这些守则可以分享给南中国海的不同机构,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合作和研究。项目的调查及学术结果亦会製作成纪录片,透过放映会及外展活动呈现公众眼前,提升他们对海龟及海洋保育的知识和关注。 |
香港城市大学 |
490,025 (23/24
年度) |
** |
MEEF2023004
「壳」海无涯蚝壳回收计划:回收废弃壳类垃圾以减少堆填区负荷及修復海洋生境 |
「壳」海无涯蚝壳回收计划乃香港第一个蚝壳回收计划,旨在以回收并重用壳类垃圾以修復已失去的蚝礁。蚝壳一向会被堆填或掉弃于海岸上,我们希望透过此计划,从餐饮业及蚝养殖业收集废弃壳类垃圾,重用这些物料成为修復蚝礁的底质。蚝类和其他贝类对保护海洋生态提供多种益处,其天然淨化海水的功能,可改善当地水质及稳定海岸线。我们亦希望透过安排义工去收集及处理蚝壳,让大众学到有关贝类礁的生态功能及河口生境的重要性。 |
大自然保护 协会香港 基金会 有限公司 |
1,000,000 (23/24 年度) |
** |
MEEF2023005
鲸殇.赏鲸:寻找港澳大湾区昔日的鲸豚「足迹」 |
香港及澳门的渔民有供奉鲸豚骨骼于庙宇的习俗,甚至会尊称为「龙骨」。本项目旨在整合及纪录散佈于香港及澳门之庙宇或其他地方的鲸豚骨骼标本。透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技术,项目团队会鉴定鲸豚骨骼的品种,并将其纳入搁浅鲸豚资料库,以供日后研究及参考。项目中收集到的鲸豚生态、渔民历史文化知识及研究成果将会编纂成并製作成纪录短片,由庙宇中古旧的鲸豚骨骼,将保育海洋及文化遗产之重要讯息带到大众眼前。 |
香港城市大学 |
459,362 (23/24 年度) |
** |
MEEF2023006 香港海水中风化微塑胶及其吸附之有机汙染物对生态和人类健康风险之评估 |
本项目旨在 (1) 检测和鑑别大屿山北部和西南部海洋环境中微塑胶 (MPs) 和风化微塑胶 之特徵和地域分佈;(2) 识别大屿山北部和西南部海洋环境中微塑胶和风化微塑胶的 吸附汙染物,并评估其潜在的生态风险; (3) 研究风化微塑胶的环境转化,并评估风化 微塑胶及其吸附汙染物对水生生物,尤其是中华白海豚的潜在毒性; (4) 确定大屿山 北部和西南部海洋环境中已识别的微塑胶和风化微塑胶,及其吸附汙染物的相关生物毒性,并通过体内 (in vivo) 和体外 (in vitro) 实验评估它们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 健康的潜在风险。研究团队将鑑别环境中风化微塑胶及其吸附之汙染物,并进一步评估相关微塑胶对大屿山北部和西南部水生生物群体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环境风险、以及对中华白海豚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更重要的是,本研究期望能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法来减轻和消除风化的微塑胶,以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 |
香港教育大学 |
847,400
|
** |
MEEF2023008
利用沉积物中的可溶性有机物的光学特性监测人类活动对于香港滨海湿地的生态学影响 |
本研究旨在通过监测滨海湿地中沉积物的可溶性有机物(DOM)的光学及生物化学性质,评估人类活动对于香港滨海湿地(包括红树林,海草甸及滩涂等)沉积物的生态影响。通过使用最先进快捷的萤光光谱仪,本研究的结果将追溯沉积物中DOM的来源。通过结合滨海湿地沉积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DOM的化学以及物理特性以及社会经济参数,本研究还将评估人类活动对于香港滨海湿地沉积物的生态影响。本研究结果将为为预测和调节滨海湿地的物质循环,以及制定香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
香港科技大学
|
718,500 |
** |
MEEF2023009
沿海地区海洋微塑料降解的智能鱼 |
本项目旨在研发智能鱼,用于在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大屿山沿海地区为潜在的轮胎磨损微塑胶粒进行实时採样、检测和降解。智能鱼结合了遥感和GPS技术,能自主採样,也能实时检测汙染物和处理装置,以缓解该地区的微塑胶问题。本项目可为环境保护和海洋科技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智能鱼亦可展示给公众或学生,宣传STEM教育的良好示范。 |
香港科技大学 |
469,400
|
** |
MEEF2023011
鹭鸟保育 - 通过食性调查了解鹭鸟的觅食生态 |
鹭鸟(苍鹭、白鹭和卤水鸟)是香港最重要的水鸟类群之一,也是香港特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常见的鹭鸟包括大白鹭 (Ardea alba) 和小白鹭 (Egretta garzetta)。 香港特区和后海湾在繁殖季节录得的鹭巢数量自2020 年以来一直在下降,其中米埔 红树林的数量在2022年下降幅度最大,情况令人担忧。儘管鹭巢数量减少的原因不明,现在是需要了解更多本地鹭鸟生态的关键时刻,尤其是牠们的捕食习性和食物结构。关于牠们的猎物物种身份和来源的知识,对制定更有效的保护行动至关重要,例如可考虑更集中地监测和保护牠们的猎物和觅食栖息地。随着生物技术的出现,项目团队建议在例如米埔湿地的本地鹭鸟群落下收集粪便样本,通过使用DNA元条形码来研究鹭鸟物种的食物组合。 |
香港大学 |
452,804 (23/24 年度) |
** |